AI勇闯音乐圈:新玩家涌入编曲有“套路”
添加时间:2024-06-27 17:59:27
进入4月,前谷歌DeepMind员工创业并推出音乐生成AI产品“Udio”,公测后一度因大批网友涌入而导致网站崩溃。4月17日,昆仑万维宣布“天工SkyMusic”音乐大模型面向全社会开放公测。
从电音制作,Vocaloid系列语音合成程序再到AI生成,近年来音乐制作的成本一降再降,如今,只需敲字即可生成音乐的“零门槛”上手,AI编曲会取代人类作曲家吗?
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师、青年作曲家巩子晗看来,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一定会取代相当一部分艺术工作从业人员,但人工智能在生成音乐时依然存在一些“套路”以及音文不搭等缺点,完全取代人类尚需时间。“人类所创作音乐依然可以走出自己的路,这将是两个平行的创作途径。”
自Suno率先打开使用提示词就能让AI生成音乐的大门后,AI编曲很快迎来两个追赶者。
其一便是前谷歌DeepMind员工戴维·丁(David Ding)创立的Udio。根据戴维在社交媒体上的说法,他在4个月前就开始组建团队研发AI生产音乐大模型,并终于在4月10日官宣上线。
贝壳财经记者登录Udio官方网站发现,其与Suno的界面类似,首页均为各个用户通过Udio生成的音乐作品。而在音乐生成界面,用户可以自己填词,也可以进行AI自动生成歌词,但必须要填的是提示词,并可以自由选择音乐风格和自己想要的主题。
4月18日,贝壳财经记者测试中选择了“灵魂爵士”风格,并输入英文“一首和星星与爱情相关的歌曲”后,Udio很快自动生成了一首名为“星光小夜曲”的英文歌,并配上诸如“想要抓住星星,想要寻到你的心”等颇为押韵的词,不过时长仅有30秒。贝壳财经记者测试注意到,生成音乐时也可以选择让其继续延展。
目前,Udio仍然处在测试阶段,用户可以免费使用,每人每月可以免费生成 1200 首音乐。
AI生成音乐的赛道正在升温。4月17日,昆仑万维宣布“天工SkyMusic”音乐大模型面向全社会开放公测。贝壳财经记者测试看到,相比Suno和Udio通过网站提供音乐生成服务,“天工SkyMusic”需要下载“天工”APP。
贝壳财经记者下载APP并找到AI音乐入口后发现,点击“开始写歌”即可生成歌曲,不同于另外两家大模型用户输入提示词的同时可要求想要的音乐风格,“天工”编曲需要用户“提供一首歌曲作为风格参考”。
贝壳财经记者以贝壳财经的文字介绍为歌词,并选择夏日入侵企画乐队的《想去海边》为参考歌曲,随即生成了一首45秒的歌,该歌曲的鼓点、节奏、风格甚至演唱人声都与《想去海边》相似。
在功能上,“天工”与Suno和Udio相比略显单一,而最终成曲效果,三家AI生成音乐大模型均表现惊艳,而且这些歌曲的生成时间极短,效率要远超过人类艺术家,输入提示词后,创作一首歌曲仅需要几十秒到几分钟时间。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音乐录制采用模拟录音,灌制唱片、磁带模式。步骤看似简单,制作流程却十分烦琐,修改困难,甚至会采用剪刀裁剪磁带拼贴的形式进行制作混音。这样的创作、制作流程耗时长,工序烦琐,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参与创作全过程。当下的人工智能生成音乐,直接省去了创作到成品之间的所有步骤,同时不再需要专业人员参与。”巩子晗感叹道。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尝试用AI生成音乐软件,并获得数十万点赞。部分歌曲通过提示词+自填歌词并指定和声的方式创作。在外界看来,未来也许会涌现出一批“专精”AI生成歌曲的“作曲家”。
巩子晗在体验Suno后发现,AI创作依然存在“套路”,“好的方面,它已经学会把握主要的动机材料,能够实现音乐风格、音响风格的统一,的配置基本正确,音乐语汇符合审美,各种因素结合较为到位,段落划分清晰。段落划分清晰也就是它具有一定的音乐发展逻辑。”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拥有这几点已经可以说是一个成熟、完整甚至是优秀的音乐片段。”巩子晗表示,之所以用“片段”这个词,因为这还不是一部完整的专业音乐作品。“这些好的方面恰恰也是它在音乐创作时的局限,过于单一的动机材料、一成不变的风格、大量的原位、流行化及长线条的音乐语汇、单一的段落划分,都成了它的弱点。对于专业音乐创作来说还是过于简单,雷竞技官网当然这已经符合了大部分听众的审美需要,足够推广与传播了。”
巩子晗告诉贝壳财经记者,Suno还会出现很多“倒字”现象,歌曲出现倒字会使听众产生文字歧义、音文不搭,进而出现“出戏”效果。另外,还会出现音文在节奏、气息不搭的问题,也就是不符合一般语言节奏习惯。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音乐传播教研室主任李小莹在E法数字音乐论坛展示了以《诗经》为词,通过Suno编曲生成的音乐作品,“如果对着歌词来看就会发现,Suno对一些多音字读不准,这就是AI生成,虽然它效率很高,但是经常会出现问题,没有办法去控制它,你就只能从无数次的生成当中去找一个准确的版本。”
在传媒大学的课堂上播放完几首AI生成的歌曲后,李小莹收到了音乐专业学生们对AI歌曲的反馈,“有同学觉得AI人声演唱的音乐处理细节比较粗糙,气口的处理也不够理想,机器感比较足,可能有模板化的东西呈现,重复度比较高;有同学提出,AI生成作品中词跟曲的匹配度略显生硬;当然也有同学认为挺好,因为能这么快地生成大量作品,将来能够在抖音等短视频的平台普及和应用。”
对于AI生成音乐惊人的效率,国内某主流音乐平台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AI的出现可能会让歌曲数量大幅上涨,这对音乐平台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不过,其中的版权问题尚需厘清。
巩子晗认为,专业音乐从业人员不要排斥人工智能,要将人工智能融入个人创作中去,辅助自己的创作,两种平行的创作途径也会有互相借鉴的交点,“就像最初将电子音乐融入创作时一样,很多人批评电子音乐是没有灵魂的,然而现在,尤其在欧美地区,主流流行音乐、影视类音乐创作都或多或少甚至完全使用了电子音乐。科学技术从来都没有取代人类,它只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