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丨重庆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
添加时间:2024-08-08 14:37:19
12月4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在浙江安吉召开的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37个典型案例涉及17个省份,均分布在“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或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关键节点,涵盖湖泊、湿地、河口、江心岛、沙漠、矿山、退化土地等多种类型,以及自然保护区、流域、海岸带与海岛等多类区域。这些案例充分总结了地方工作实践亮点,梳理凝练了山水工程、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领域探索形成的典型技术模式和科学举措,在统筹管理、体制机制、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具有示范借鉴意义。我们特推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栏目,介绍其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习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2018年,“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三五”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该工程位于国家“三区四带”中的长江重点生态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保护长江等具有重要意义。广阳岛是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江心绿岛,是长江水陆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的自然过渡地带,是长江鱼类繁衍生息、鸟类觅食迁徙的重要承载地,也是保障长江生态廊道功能完整性的关键节点。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属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工程的重点子项目,主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运用生态的方法、系统的思维,创新实践“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策略,通过边坡修复、地表径流调节、森林抚育、湖底清淤、驳岸修复等技术措施,修复受损区域,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提升岛屿生物多样性。经过近四年的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还岛于民,实现“生态蝶变”,成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典型代表。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在承担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底,重庆获批“十三五”第三批山水工程,在长江、嘉陵江交汇的中心城区“两江四山”区域开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工程按照“山为骨、水为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思路,系统实施了区域生态系统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两江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国土绿化提升、土地整理与土壤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7大类工程,统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及流域上下游,对三峡库区库尾开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计划总投资为87.57亿元(含中央资金20亿元)。
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是7大类58项子项工程之一,于2019年10月启动,项目总投资约13.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消落带修复”七大工程。工程绩效目标包括:护山19公顷,理水18公顷,营林238公顷,疏田58公顷,清湖19公顷,丰草306公顷,消落带治理面积414公顷。
广阳岛位于川东平行岭谷的铜锣山、明月山之间,枯水期面积10平方千米,蓄水期面积6平方千米,是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江心绿岛,具备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一是三峡库区重要生态节点。广阳岛位于三峡库区库尾,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体—滩涂—湿地—岸线—岛屿”生态集中展示地、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改善广阳岛生态系统质量,直接关系到三峡库区水生态的持续稳定。二是自然物种聚集地。广阳岛生态要素齐全、生态资源丰富,是雁鸭类、鸻鹬类等候鸟迁徙、越冬及鱼类产卵、摄食的重要栖息地,在维护长江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重庆山水格局重要组成部分。广阳岛是长江水路在重庆中心城区的“门户”,江河景观独具特色,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有着绝无仅有的“山水城市”生态价值。
2017年前,广阳岛曾规划3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量,并实施了征地拆迁和平场整治,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一是大规模开发建设留下了25.5千米城市道路、2.7平方千米平场地块、25处高切坡崖壁、2处采石尾矿坑等诸多开发痕迹;二是平场土石方工程导致良田沃土和自然水系遭受结构性破坏,湖塘水体富营养化,COD(化学需氧量)局部超标为Ⅳ类水,总磷超标为Ⅴ类水;三是三峡库区建设后长江水位大幅涨落,导致广阳岛消落带大量原有陆生植被死亡,土地固结作用退化,水土流失严重。葎草、空心莲子草等入侵物种大规模生长,造成消落带内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改变。库区蓄水后原陆地生境迅速变为冬水夏陆交替型水库消落带生境,原有动物生境基本损毁,难以满足多种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栖息和觅食;四是全岛次生构树林蚕食原生混交林团,假连翘、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植物入侵严重,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2018年普查时动物仅有310种、植物仅有383种,植被结构单一。
广阳岛生态修复深学笃用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构建了坚持谋划、策划、规划、计划“四划协同”、摸清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发展建设“三个本底”、守牢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底线”、突出契合重庆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的“四化目标”,形成生态修复规划一张图。在生态修复实践基础上,统筹开展了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应用、消落带治理等重大课题研究,凝练形成了促进广阳岛生态系统向高价值生态区间迁移,发挥设计对美学和意境追求的正向作用,建成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使广阳岛体现出生动表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大课堂的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理论;在广阳岛生态修复中设计乡村形态、增加乡村元素、营造乡村气息、丰富乡愁体验,合理发挥本土植被、人文要素的原生性和在地性,强化五节芒等本土“野草野花、野菜野果、野灌野乔”的栽植应用,使广阳岛体现出原生态巴渝乡村田园画卷的乡野化理论;通过搭建智慧广阳岛生态信息模型体系数字孪生平台,深度融合智慧与生态,建设智慧生态、智慧建造、智慧风景、智慧管理四大智慧应用场景,对全岛生态要素进行数字化建模、在线化感知和智能化分析,形成生态智治、绿色低碳、智慧体验、韧性安全的广阳岛智慧生态“双基因融合、双螺旋发展”理论。这些理论成果为当前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开创性的具体实践思路。
坚持“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全面分析广阳岛地理、气候、水文、物种等生态特征,依据地形特征将全岛分为山地森林区、平坝农业区和坡岸湿地区,按照“多用自然生态柔性的方法、少用人工工程硬性的方法”,采用“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雷竞技官网”六大策略,分区分类开展修复。一是山地森林区以自然恢复为主,针对崖壁、次生林无序生长、湖塘淤积等突出生态问题,保护自然山林、修补高切坡及崖壁,分级分片改造林相;引表蓄流、疏通溪沟,恢复湖塘生境;帮扶野生优势物种,稳定群落结构;形成了山茶溪、高峰果园、山顶平台、小微湿地等生态场景。二是平坝农业区以人工修复为主,针对开发痕迹重、小尺度梯田和自然水系遭受破坏等突出生态问题,补充乡土植被、生态化改造原有市政道路;重塑地形、整理田地、改良土壤修复平坝农田;疏通水脉、利用低洼地蓄水,还原湖塘、溪沟、湿地、农田等多元生态系统;形成了黄葛林、高峰梯田、油菜花田等巴渝乡村田园场景。三是坡岸湿地区以消落带治理为主,针对广阳岛消落带水土流失、群落结构改变、动物生境单一等突出生态问题,在冲刷段迎水面依地形布设生态石笼,减缓水浪冲刷强度,形成小区域“回水”,沉积淤泥、固土护岸;在淤积段清除入侵植物、保护优势群落和物种,根据水位高度,选用小灌—高草—低草植物组合,分别补植固土能力强、耐水淹的乡土灌草植物,适地栽植芭茅、白茅等食源植物,丰富群落结构,构建多样栖息生境,提升消落带生态功能。
坚持“一分建九分管”,探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生态修复管控长效工作机制,久久为功巩固生态修复成果。一是用“生态+数字”的手段管理全岛。广阳岛建立了以EIM(生态信息模型)为支撑的数字孪生平台,搭建智慧生态、智慧建造、智慧管理、智慧风景四大智慧应用系统,形成涵盖智慧展示中心、监测评价、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智慧管理中心,实时监测岛内水体、空气等生态指标以及全岛树木、草地、农田的生长态势和几何特征,记录动物数量、分布区域;二是用“生态+农业”的方法运营全岛。传承国营农场基因,吸取传统农林牧副渔的绿色低碳循环智慧,依托广阳岛良好的土地条件,发展粮油、蔬菜、水果等作物种植,建设山地农业创新地、中国生态农业实践地、重庆都市农业体验地;三是用“生态+文旅”的理念开放全岛。以市民需求为出发点,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办生态餐厅,举办花黄春早、原乡节等主题活动,持续提升市民“吃住行游购娱”体验,一个管理有方、运行有序、观光有景、服务有质的“四有”生态岛逐步成型。
全岛森林覆盖率已达90%以上,保护建设“鱼场”“鸟场”“牧场”等具有生态保育、涵养、生产等功能的动植物栖息地。通过广阳岛野外观测站持续观察,岛内植物由生态修复前本底调查的383种增加至627种,岛内动物由生态修复前本底调查的310种增加至45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黑鹳、乌雕、黄胸鹀、中华秋沙鸭、达氏鲟、白鲟,二级保护动物32种。
保护修复农田耕种条件,增加了80公顷农业用地,形成了以粮油、蔬菜、牧草等产业为主的平坝生态种养殖农业场景和以果树、中药材等产业为主的山地生态经济农业场景。目前,广阳岛共种植粮油17公顷、蔬菜6.7公顷、牧草8.7公顷、中药材1.4公顷、果树约1万棵;恢复溪流生境15.4公顷,治理湖塘17.7公顷,全岛水质达到地表准Ⅱ类水质标准,形成了黄葛溪、芦竹溪以及戴胜湖等9湖18溪自然水体场景;保护修复林地127公顷,新增各类乔木6万余株,形成复层混交的黄葛林、花木林、彩木林等,重现山地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的原乡森林场景;增加290.4公顷草地,种植细叶结缕草、百慕大等耐践踏草坪以及金牧粮草、鸭茅、黑麦草等多类牧草。
采用固土护坡、稳定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三步走”模式,治理环岛高程190米以下区域总面积约414公顷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探索垂直维度分层修复、水平维度分段修复、时间维度分时修复“三维度”路径,修复芦苇、牛鞭草、巴茅等20种植物和10种典型植物群落,形成鱼类、两栖类、鸟类的栖息地,最大程度还原不同类型消落带生态系统的原线千米看江、峡、山、岛、湾和四季景色宜人的步道,被市民誉为“最美生态步道”,形成以消落带为着力点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典型示范。
历经生态蝶变,广阳岛成为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业务实践基地、政策创新基地、交流展示基地”,先后挂牌了“重庆市生态司法保护广阳岛教育实践基地”“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岛屿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等研学教育基地,针对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生等群体开设了不同研学课程,依托广阳岛生态修复示范开展现场教学,讲述广阳岛由大开发转向大保护的生动故事,让广大市民潜移默化感受到生态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自2020年8月预约开放以来,市民观光休闲络绎不绝,生态研学体验活动蓬勃兴起,政务商务接待有序开展,接待市民超70万人次、现场研学700余次,广大市民对重庆市委市政府还岛于民的决策,对“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定位带来的巨大变化,对广阳岛展现的良好生态和原乡风貌,纷纷点赞。同时,坚持边建设边开放边经营,以市场化方式推出交通、研学、餐饮等服务,打造“生态+数字、农业、教育、文旅、康体、外事”等6个“生态+”两山转化产业模块,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变成金山银山。
运用“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策略系统修复广阳岛,实践中凝练形成了“三峡水库江心岛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导则”“智慧生态白皮书”等4项标准导则,申报了“生态化泥结路”“降解水体微污染物的生态砾石驳岸”等10余项国家专利,广阳岛生态修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重要载体和有形抓手,具有广阳岛特色的生态修复理论技术体系、产品材料工法体系和组织实施管理体系,已走出广阳岛,正在服务重庆市长寿区、涪陵区和石柱县等地的生态修复项目,成为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中发挥示范作用的典型代表。